7月14日,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赴泉州德化“傳承陶瓷文化,彰顯瓷都魅力”社會實踐隊來到中國著名古法燒制柴窯遺址——德化月記窯進行參觀學習。在這次活動過程中,實踐隊隊員認真聽取了龍窯負責人對德化月記窯的詳盡介紹,對使用古窯柴燒工藝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。
德化月記窯位于中國三大瓷都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內,早在明清時代是興盛一時的名窯,400多年來窯火不熄,燒制的瓷器早在明清時代就已遠銷海內外,至今依舊沿用最原始的工藝方法燒制瓷器。月記窯是研究中國古法燒制柴窯的必選之地,其作為如今還可燒制瓷器的龍窯之一,是全德化僅存的三座龍窯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。在月記窯負責人的熱情帶領下,實踐隊參觀了陶瓷的制作流程。經負責人介紹:龍窯屬于柴窯,由于以木柴為原料,現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,取而代之的是電窯、油窯、液化汽窯、天燃氣窯;但隨著泉州創意產業文化的風生水起,泉州市民對于“月記窯”這個名字已經不再陌生,柴燒工藝受到大批民眾的喜愛。雖然這座400多年歷史的古窯曾有著輝煌的歷史,卻也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沒落過。緣分使然,泉州籍藝術家吳金填在旅德時發現了月記窯,經過藝術的雕琢,它重新煥發出了年輕的活力,各地的陶瓷藝術家及相關產業人士頻頻聚集古瓷都,討論未來陶瓷產業的發展方向。中央電視臺大型高清紀錄片《南海一號》在這里拍攝,此片將月記窯作為《南海一號》的“源頭”,挖掘沉船瓷器蘊含的深厚陶瓷文化,沉船打撈出的瓷器中,很大一部分來自德化窯系,這也向世人展現了宋代德化制瓷業的盛況。
通過這次對德化月記窯的走訪參觀,實踐隊隊員見識到了陶瓷傳統工藝——柴燒的魅力,更加切身體會到古老的陶瓷文化帶給這座城市歷久彌新的歲月沉淀。月記窯所記錄的歷史,更多賦予了陶瓷工藝愈加豐富的文化內涵。這次活動也對陶瓷文化在青年人中的傳承有著更加積極的推動意義。
[憨鼠責編:谷瑩]